
【黨史學習】毛澤東對美軍的分析
編輯:admin 時間:2024-07-17 06:21
新中國成立后,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主權,毛澤東領導進行了長期的對美斗爭,在朝鮮戰場上還真刀真槍地打了3年,形成了對美軍的一系列認識和判斷,今日讀來仍有啟發。
“原子彈多,也比較富”
毛澤東晚年在談及“三個世界”劃分時說,美國“原子彈多,也比較富”。這里是對美國總的印象,說的雖然是美國,但對美軍也是適用的,“原子彈多”就是武器裝備好,一個師的大中口徑火炮比志愿軍一個軍的還要多很多;“比較富”就是物質保障好,打仗時還可以喝上牛奶、吃到餅干。
面對美軍的裝備優勢,毛澤東為我軍制定的對策主要有三條。一是充分依靠和發動人民。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時指出:“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朝鮮戰場上我們正是依靠發動大家想辦法,才一次次地挫敗美軍依仗裝備優勢對我們的進攻和“絞殺”。二是注意爭取人心。毛澤東認為,“人心就是力量”,我們同美軍相比,始終處于力量的弱勢,因此要注意爭取國際國內的同情與支持,搶占道義制高點,實現以弱勝強。1958年7月底,當美國對我方提出的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作出積極回應時,毛澤東決定暫緩原來炮擊金門的計劃。他寫信給彭德懷、黃克誠,指示“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后來,當美軍在臺海地區進一步挑釁之后,毛澤東才下令炮擊金門,讓全世界人民看見我們是有理的。三是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方針。毛澤東指出:“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我們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后打敗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關鍵在于找到能夠揚長避短的具體戰法,對此毛澤東十分重視,創新提出了一系列從戰略到戰術具有高度針對性的對策舉措,成為我軍以己之長克敵之短破解美軍裝備優勢的重要方法。
“十個手指按住了十個跳蚤,一個也抓不住”
毛澤東認為,美軍的一個戰略上的重大弱點是力量高度分散,“是十個手指按住了十個跳蚤,一個也抓不住”。美國需要控制的地方太多,歐洲、非洲、中東、西太平洋、東南亞還有拉丁美洲,它都要控制。在這種政治需求下,美國在世界各地都要駐軍,它的兵力非常分散。毛澤東認為,這些駐軍的基地,加上為了駐軍而簽署的條約,都是美國自己給自己套上的絞索,因為背負了責任和義務,并且陷入各地局勢中去脫不了身了,這就把自己力量給釘死了。毛澤東將美軍的這種狀況比喻為一個抱著一大堆雞蛋的人,雞蛋堆得滿滿的,但一動都動不得,稍微一動,雞蛋就會掉下來。這樣,“美帝國主義的力量雖然不小,但如此分散,到處都有,結果是到處都不頂事。”毛澤東進一步指出,由于兵力高度分散,隨之就帶來了美軍另外兩個弱點:第一,戰線太長,從德國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路線太遠,隔著兩個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毛澤東認為,美軍這種高度分散的部署態勢,給我們調動、反制美軍創造了機會。針對美國在我周邊進行的軍事包圍和封鎖,毛澤東有重點地選點破局。首先是努力阻止美國直接陳兵我國邊境造成嚴重安全威脅。正如毛澤東在決策抗美援朝時所說:出兵“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其次是爭取新興民族國家如巴基斯坦等的支持,通過物質援助和國際道義聲援等,改變他們的對華態度。再次是注意做日本等美國盟國的工作,發展與他們的民間經貿友好交流工作,緩和對華敵對態度。通過這一系列戰略運籌,極大化解了美國在我周邊施加的安全威脅,為我們開展國內建設創造了相對較為有利的周邊環境。
“鐵多氣少”
基于與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直接交手的經驗,毛澤東明確地用“鐵多氣少”給美軍的戰斗力定了性。“鐵多”是指美軍的武器裝備和后勤保障好,“氣少”則主要指美軍戰斗精神差、戰斗意志薄弱,士氣低。毛澤東也曾用“鋼多”或“鋼鐵多”來形容美軍,這與“鐵多”的內涵是一致的,但在公開材料中與“氣少”連在一起使用時,他主要用的還是“鐵多氣少”。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時毛澤東說:“我們的戰士和干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么靈活。”毛澤東認為,由于美軍的“氣少”,因此雖然他們“鐵多”,但美國人是可以戰勝的。
針對美軍“鐵多氣少”的特點,毛澤東一方面提出要注重采用近戰夜戰坑道戰等戰術揚長避短,另一方面要求加強人民軍隊的精神武裝,建立我對美的獨特比較優勢。一是積極倡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毛澤東認為,人民軍隊要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美軍,必須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這是人民軍隊在數十年以弱勝強戰爭實踐中形成并發揚的勇于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的斗爭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二是堅持發揚軍隊內部民主,調動廣大官兵積極性。軍隊內部民主密切了官兵關系,提高了官兵的覺悟和士氣,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對于人民軍隊以弱勝強發揮了重要作用。毛澤東評價說:“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照搬照抄蘇軍正規化建設經驗等原因,軍隊內部民主受到了一些消極影響,但毛澤東始終堅持發揚這一制度,強調官兵之間還是要打成一片、下級還是要能批評上級,不能因為搞正規化而使上下級之間和官兵之間的緊密關系受到損害。三是加強對美斗爭的教育宣傳,做好斗爭的精神準備。針對“恐美、崇美、親美”思想,毛澤東認為,必須加強對美斗爭的宣傳教育,告訴大家不要害怕美國,它在本質上是紙老虎,軍事上也有很多弱點,我們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只要方法得當,完全可以戰勝美國,而且我們害怕美國也沒有用,因為“你越怕它越欺負你”,只能把問題想透,下定決心以堅決斗爭求得自己的生存發展。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