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小菌菇”成富民大產業
編輯:admin 時間:2024-01-10 06:51
據了解,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將食用菌產業列為“優勢特色產業”之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積極響應,推出相關政策舉措,為食用菌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4133.96萬噸(鮮品),產值達3475.63億元。我國食用菌常規栽培種類有70種至80種,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近30種。其中,香菇、黑木耳、平菇、雙孢蘑菇、金針菇、杏鮑菇和毛木耳等主要品種的種植規模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食用菌產業顯示出強勁發展勢頭。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食品,也成為很多地區特色的優勢產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食用菌種植和加工,有效利用農田剩余面積和農業廢棄物,可以幫助農民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進而促進農業增效升級。以吉林省為例,該省利用農作物副產品如玉米芯、稻草等作為培養基質,發展木耳、香菇等多種食用菌。同時,菌渣加工成有機肥料,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提高了土地可持續生產力。這不僅減少了農業廢棄物的堆積,還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食用菌產量231.12萬噸,產值181.52億元,其中黑木耳占比較高。2022年,全省栽培黑木耳26.3億袋、產量117萬噸,均居全國第二位,黑木耳全產業鏈產值215億元,小木耳日益成為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農村經濟增長,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改善了農民生活水平。以湖北省為例,該省香菇產區多集中在山區,農民可以利用當地農作物副產品作為培養基質,開展家庭種植。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數據顯示,湖北省隨州市香菇產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年種植香菇規模超3億袋,是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之一。此外,一些農民還通過食用菌產業實現創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食用菌產業是高附加值的產業,由于食用菌價格相對較高,相比傳統農作物,種植食用菌對農民增收起到了較大拉動作用。以河南省為例,近年來該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河南食用菌產量576.13萬噸、產值410.38億元,均較2012年實現翻番。與此同時,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以平菇為例,每噸平菇可產生約10萬元收益,高于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除了產量增加帶來收益,食用菌產業還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例如菌種生產、蘑菇采摘和加工等,為農民提供了額外的收入來源。如今,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隨著科技進步,食用菌產業不斷引進新技術,提高產量和質量,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以云南省為例,近年來該省對食用菌產業的科技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云南匯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昆明市盤龍區阿子營街道牧羊村打造了700余畝特色食用菌種植技術示范種植區,在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建立了水土檢測實驗室、菌種原種研發中心、食用菌資源科普展示中心,為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種植示范、技術展示、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產業服務奠定了基礎。科技賦能食用菌產業,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好幫手。
未來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力。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適當的資金和政策優惠,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可考慮給予食用菌種植戶一定的補貼或獎勵,提高其生產積極性。二是強化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在食用菌生產中的技能和素質,是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關鍵。可考慮通過開設培訓班、現場指導等方式,幫助農民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三是創新經營模式。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模式,促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可考慮引入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和技術,推動食用菌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