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 保衛黃河:中華民族的精神頌歌
編輯:admin 時間:2024-01-09 06:12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8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這首凝聚著冼星海畢生藝術才華和音樂創作熱情的不朽音符,激越澎湃地在延安陜北公學禮堂高坡上、在寶塔山下、在延河岸邊……噴薄唱響地奔涌而出的時候,那歌聲是多么的嘹亮而鏗鏘有力,那號角是何等的恢宏而震撼人心!喚起了無數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唱《保衛黃河》,斗志昂揚地奔赴抗擊侵略的最前線,奮勇爭先、浴血殺敵,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多少年后,作為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員,當我站在黃河壺口瀑布的石碑前,堅定有力地揮動雙臂指揮著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哲學社科教學科研骨干培訓班60名同學高唱《保衛黃河》,高亢嘹亮、激情豪邁的歌聲在《黃河大合唱》歌詞誕生地的上空回蕩,久久地縈繞在學員們的心頭,仿佛化作綿長悠遠的歷史回響,把我們帶進了那同仇敵愾、救亡圖存的抗日烽火歲月!
“我有把握能夠把它寫好”
1938年歲末,詩人光未然奉周恩來指示率領抗敵演劇三隊,奔赴西北黃河兩岸的抗日游擊根據地,以演劇形式進行抗戰宣傳。在晉西呂梁游擊區的一次突破敵人圍攻的戰斗中,光未然不幸墮馬于山溝,左臂摔成重傷,躺在擔架上急需就醫。在抗敵演劇三隊戰友們的護送下,再次回渡河西,被送到延安二十里鋪的邊區醫院醫治。
抗敵演劇三隊到達延安被安排住在專門接待來訪友人的西北旅社,受到陜甘寧邊區政府相關部門的熱情接待,不僅盛情邀請抗敵演劇三隊演職員參加相關重要演出,魯迅藝術學院還舉行盛大的聯歡晚會,魯藝實驗劇團主任兼戲劇系副主任王震之致歡迎詞,政治部主任徐以新則以“晚會”的名義,向折傷左臂在邊區醫院療傷的光未然致以親切的慰問。為答謝延安各界關懷,抗敵演劇三隊舉行茶話會,隊長徐世津講述了第三隊工作經過及到延安的目的和希望,并決定在禮堂連續公演8天。其間,冼星海也曾到邊區醫院看望養傷中的光未然,故友重逢,寒暄中自然而然地就談到了救亡歌曲創作的話題,兩人不約而同地表達了繼續合作的愿望和期待。
實際上,在詩人光未然的心里,早已默默地將此前兩次涉險橫渡黃河的心靈震撼,及在黃河兩岸跋涉行軍親眼所見抗日根據地雄奇壯闊的山川河流,游擊健兒們矯健英武的身姿所受到的強烈感動,精心醞釀構思成了一首跌宕恢宏的抒情劇詩篇章。雖然左臂酸疼腫脹、行動不便,但心潮澎湃、激情奔涌的光未然,抑制不住創作靈感來臨的強烈激動,僅用了5天的時間,就在三隊同事胡志濤的幫助記錄下,將包括八個樂章的名曰《黃河吟》的合唱套曲的歌詞口述完成。
光未然病情恢復平穩,剛出院就迫不及待地叫人把冼星海請到其下榻的西北旅社,在一間寬敞的窯洞里舉行了一場小型的詩歌朗誦會。在明亮的煤油燈映照下,光未然激動萬分地把剛剛完成的八首歌詞有聲有色地依次朗誦一遍,每讀完一首都要停下來將詞作靈感的緣發、寫作的動機和意圖給予適當的解釋和說明。冼星海認真地凝神傾聽,漸漸地融入歌詞的意境之中,自言自語道:“有偉大的氣魄……提出‘保衛黃河’的偉大口號……在歌詞本身已盡夠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的黃河的歷史了。”當思緒被一陣熱烈掌聲打斷,他驀地從炕上站了起來,一把將歌詞抓到手中,堅定地說:“我有把握能夠把它寫好!”
“這是我在中國聽到的最好的合唱”
黃河題材的作品對于冼星海來說并不陌生,早在兩年前就在電影《夜半歌聲》中與劇作家田漢合作成功推出了反帝歌曲《黃河之戀》,從上海傳遍全國,這或許是冼星海成竹在胸、“有把握寫好”底氣之所在。而另一個底氣則是基于他兩次大型聲樂作品創作的藝術經驗積累和音樂民族技法的儲備。
自1938年11月抵達延安,在短短的4個月時間內,冼星海除承擔魯藝音樂系行政與教學工作外,還創作了大量的聲樂單曲。1939年他首次運用中西融合手法完成兩幕歌劇《軍民進行曲》(王震之編劇)創作,在陜北公學大禮堂演出后獲得較高評價。緊接著又與詞作家塞克合作,首次嘗試運用民族形式、進步技巧完成《生產大合唱》創作,演出后是好評如潮。正如艾思奇寫給冼星海的信中所說:“許多人都認為音樂很好,都佩服你的創作精力。”盡管如此,但在作曲家本人看來,似乎還沒有發揮出他“最高度的技巧和創作的水準。這不過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寫成的,還待后來整理”。于是他決定按照艾思奇所期待的:“在融化中國民族音樂方面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努力……”這種更上一層樓的創作激情,恰如其分地被作曲家全部落實到了即將創作的《黃河吟》之中。
3月26日,冼星海著手動筆寫作《黃河吟》。因為是應光未然之邀為抗敵演劇三隊在延安匯報表演之需而作,當天下午在光未然所下榻的西北旅社見過一面,兩位詞曲作家進行了一次長談,對作品的形式結構、藝術特征和風格內涵做了細致的溝通和深入的切磋。按照當年延安文藝界所開展的關于民族形式藝術創作問題討論的觀點,冼星海采用合理借鑒吸取歐美古典音樂體裁形式和創作技巧,充分利用具有中國民族神韻和風格特點的旋律音調,以簡潔凝練的和聲和巧妙多變的織體營造多聲聽覺音響效果,樂隊因陋就簡地就地取材,兼容中西樂器并多用打擊樂器,將大眾化、民族化、藝術化有機地統一于音樂作品之中。由此,將《黃河吟》體裁定為大合唱,八首歌詞的演唱形式依次精心安排和設計為《黃河船夫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朗誦歌曲)、《黃水謠》(齊唱)、《河邊對口曲》(對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黃河》(輪唱)、《怒吼吧!黃河》(大合唱)。
在延安魯藝的山坡上,有一排被用作教工宿舍的小窯洞,冼星海夫婦就住在其中一間;靠窗的土炕上架著一張小書桌,《黃河大合唱》和冼星海在延安的眾多佳作就誕生在這張樸素而明凈的方桌上。冼星海的身體并不太好,但他的工作精神和毅力卻十分驚人,一旦進入創作狀態便一發而不可收,任憑頭腦中無以窮盡的音符如泉涌般不容抑制地流淌而出,實在困乏難耐便斜躺在床邊小憩片刻,忽地又起身奮筆疾書。經過六個晝夜的連續奮戰、研磨錘煉和精心推敲,八首長歌一鼓作氣地勝利完成。
4月13日,即將告別延安的抗敵演劇三隊演員在陜北公學禮堂首演《黃河大合唱》(鄔析零指揮),光未然親自登場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經過近一個月的精心排練,在5月11日舉行的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紀念晚會上,冼星海親自指揮魯藝100多名師生演唱的《黃河大合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冼星海在日記中記錄了當晚的盛況:“今晚的大合唱可算是中國空前的音樂晚會……當我們唱完時,毛主席都站起來,很感動地說了幾聲‘好’!我永不忘記今天晚上的情形。”周恩來特意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從此,《黃河大合唱》成為延安各種演出和晚會的保留節目,招待了來延安的抗日將領、愛國華僑、民間團體代表和外國賓客。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觀看了《黃河大合唱》亦由衷地贊嘆:“好極了……我在中國聽到的最好的合唱。”
“星海同志藝術上的貢獻是不朽的”
《黃河大合唱》第七樂章《保衛黃河》是一首熱烈奔放豪邁的進行曲風格的齊唱和輪唱作品。《保衛黃河》歌詞是非方整性的長短句結構的現代新詩風格的詞作。前幾句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寫,營造戰事一觸即發的戰前緊張氛圍;中間幾句歌頌密布在黃河兩岸“萬山叢中”“青紗帳里”的抗日英雄、游擊戰士,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抱著必勝的信念時刻準備出征;最后兩句是為保衛黃河、保衛祖國,奔赴前線浴血抗戰的生動真實的戰斗場面。這通俗易解的詩句,充滿著美、蘊含著善,充滿現實的真、飽含著戰斗的力。詩人光未然特別善于把雄奇的想象與現實的圖景緊密地交織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生生不息的真實畫卷,縱然是那些沒有渡過黃河甚至還沒有到過黃河的人,都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同身受。
《保衛黃河》的基本單位(主體)是第二部分齊唱,為三大句(七小句)32小節的一段體結構。冼星海采用北方民間戲曲鑼鼓經和廣東獅舞伴奏鑼鼓打擊樂節律鏗鏘的明快節奏,但旋律上更主要地則是從新音樂語言語匯所養成的技法構成中萃取方法;對中國傳統民族五聲宮調式的主三和弦(即do、mi、sol)和上主三和弦(即re、fa、la)為材料的主干音進行移位,從上方八度的主音出發,做主三和弦下行音調分解的迂回折返,音程的大跳輔以短促堅定的節奏,營造出一種雄壯有力的氣勢,以和首句的歌詞意境相吻合。這種先聲奪人的擲地有聲的旋律構成,與聶耳《義勇軍進行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合;而“黃河在咆哮”詞句的重復,旋律向上提高大二度移位模進,在詞義表達、音樂氛圍營造上,真可謂畫龍點睛、神來之筆。第三至第六句歌詞為描述性的敘事,音樂先作低聲區節奏密集的下行級進的重復處理,隨后將節奏拉寬音樂線條非常連貫小幅度的上行,意在蘊蓄能量;最后四句果敢有力的節奏、不斷擴展的音程、振奮人心的音調,煥發出一往直前、勢不可擋的動力;特別是“保衛家鄉”后的一拍休止,更是異峰突起,情緒上產生強烈的對比,迅即將音樂推向高潮。
齊唱之后是二部輪唱(男女兩聲部)、三部輪唱(加襯詞)、管弦樂變奏和升高小三度轉調的混聲合唱四個段落。輪唱的演唱難度不大,但作曲家的創作技巧卻十分高超,旋律進行中主三和弦加六度音(即do、mi、sol、la)的骨干音構成,不僅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更為輪唱的聲部和諧奠定堅實基礎。“龍格龍格龍”的襯詞穿插其間,使輪唱音調富有變化、妙趣橫生,輪唱聲部間旋律的此起彼伏,象征著革命武裝隊伍不斷發展、迅速壯大,贊頌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精神。
誠然,《保衛黃河》音樂風格上粗獷豪放、氣勢磅礴,充滿著無窮力量,但其音樂構思卻精妙細致、表現手法豐富多樣,令人叫絕。《黃河大合唱》堪稱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和時代性高度統一的佳作,無愧于“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為其中流傳范圍最廣、演出次數最多、最為家喻戶曉的雅俗共賞的單曲,《保衛黃河》依然閃爍著強大的藝術生命力,為當代群眾所摯愛。正如詩人光未然所言:星海同志藝術上的貢獻是不朽的!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