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毛澤東日常談話中的家國情懷
編輯:admin 時間:2023-11-21 06:20
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毛澤東一生戎馬,矢志奮斗,既舍家為國,更殫精竭慮,終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毛澤東日常談話的角度研究他的家國情懷,對于激勵當代青年弘揚奮斗奉獻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具有重要意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擔當
毛澤東志存高遠,心系天下,早在青年時期就體現得淋漓盡致。毛澤東少時便博覽群書,在史書、小說中識得無數英雄豪杰、忠臣義士。看著這些風流人物為國拋頭顱灑熱血,青年毛澤東不禁感慨:“如今國家多難,外賊逞兇,中華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時,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我們莘莘學子,正在有為之年,怎么能株守家園,無所作為呢?”
于是,毛澤東立志:“要趁年輕時學好本領,將來為國立功,為民造福。”“決心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憑借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熱的滿腔熱血、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際的青年責任,他勇挑重擔,尋求振興民族之法、富國強兵之道。
1921年回到韶山外婆家時,毛澤東在跟舅舅聊天時說:“如今我做的這些事不一定很快就成功的,要八年、十年甚至幾十年或一輩子。舅舅你也許看得到,也許看不到,但請舅舅放心,我做的都是正事,是為大家、為國家的事。”
當毛澤東的表弟問他所做之事要到哪一步時,毛澤東說:“也許直到建立一個新的人民的國家才算成功!”1959年,毛澤東再回到韶山,他站在父母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慨地說:“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毛澤東不僅是說給父母親聽的更是說給自己聽的,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更希望自己將此志愿貫徹到底。
在父母親去世后,毛澤東更是發動兄弟姐妹一起投身革命。1920年,毛澤東回到韶山,將菊妹子改名澤建,還告訴她:“時代不同了,你要有主見,將來要做建設國家的棟梁才。”1921年初春,毛澤東勸大弟毛澤民一家舍房屋棄田地,跟隨他到長沙學習,為將來參加一些有利于國家、民族和大多數人的工作作準備時,說道:“你不要舍不得離開這個家。為了建立美好的家,讓千千萬萬百姓都有一個好家,我們就得離開這個家,舍小家為大家、為國家嘛!”見毛澤民猶豫,毛澤東又補充道:“光顧自己有飯吃不行啊!要使全國老百姓都有飯吃。怎樣才能辦得到呢?就是要走出去干革命,這叫舍小家為大家。”在毛澤東的鼓舞下,毛澤民一家放棄了韶山的家產,跟隨毛澤東走上了革命之路。
毛澤東還經常號召鄰里鄉親們聯合起來共同革命,共赴國難。1930年長沙戰斗失利,紅軍退至距他家只有25公里的株洲鎮,毛澤東仍然堅持:“革命不成功,我毛潤之決不回家鄉!”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毛澤東托毛遠耀向父老鄉親問好:“一定要告訴他們,我們的革命是一定要勝利的,一定會成功的。我們有這個信心,只要我們共同奮斗,革命就一定會勝利,一定會成功。要告訴家鄉父老,大家團結起來,大家都要有這個信心。”
不怕犧牲、為國捐軀的家國奉獻
一直以來,毛澤東做好了隨時為國家犧牲自己的準備,將舍家為國、舍己為民的決心貫徹到底。除做好思想建設之外,他更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為革命奉獻一切的博大胸襟。
1921年11月7日夜,毛澤東在長沙組織了“慶祝十月革命勝利四周年”的集會,集會群眾與警察發生了沖突,他半夜才回到家。面對十分擔心的妻子楊開慧,毛澤東說:“要做一番事業,會要吃一些苦頭。我毛澤東不怕死!砍了頭,碗大的疤只有一個!”面對緊張局勢,毛澤東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難免擔憂親人。1927年湘東發動起義,毛澤東將弟弟毛澤民送到湘江碼頭時不忘鼓舞他:“我們就此分手。從現在開始,我們兩個人都是提著自己的腦殼走路,不要怕!”并叮囑毛澤民:“你見到開慧,告訴她要堅強。至于我,生死在外,不要掛念,請她把孩子帶好。”毛澤東還時常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所做事業的危險性:“生離死別,每位都要有這個思想準備。”這也是毛澤東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有革命就會有犧牲,生離死別的場景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常常上演,毛澤東的家庭也不例外。在為革命奔走的過程中,毛澤東的親人們一個接一個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大弟毛澤民、小弟毛澤覃、侄子毛楚雄,都在毛澤東的影響下踏上革命之路,最終在革命斗爭中英勇獻身。堂妹毛澤建犧牲時,毛澤東正行軍于贛南、閩西地區。聽聞菊妹子的死訊,毛澤東痛心地對毛澤覃說:“澤覃,不要自責,如果要自責,我比你還痛苦,澤建是我帶出韶山的……但革命總要死人,為了人民少一些犧牲、多一些幸福,我們共產黨人只能帶頭犧牲,我們只有用戰斗來回答敵人的殘暴!”方志純向毛澤東講述毛澤民的犧牲情況時不禁哽咽,毛澤東難掩悲傷之情,卻還勸著對方:“不必太難過了,要奮斗,就有犧牲嘛!”
除毛澤東的兄弟姐妹為革命流血犧牲之外,毛澤東的妻兒也為革命無私奉獻自己。1930年10月,楊開慧在長沙被捕,11月14日英勇就義。毛澤東在得知楊開慧的死訊時,對朱德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我有愧啊!當年對母親,我沒有盡到孝道;現在又對開慧和岸英他們,沒有盡到為夫、為父之責。”毛澤東長子毛岸英,從小便跟著毛澤東東奔西走。回憶毛岸英短暫的一生,毛澤東說:“為了革命事業,這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行萬里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毛岸英更是主動赴朝參戰。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不幸犧牲,同眾多奔赴朝鮮英勇作戰的志愿軍戰士一道永遠地留在了朝鮮。
公私分明,拒絕裙帶的家國風范
毛澤東作為一國領袖,在處理公私關系的實踐中,一向涇渭分明,始終秉承著“先公后私、公私分明”的嚴格準則。
有一次,身邊的工作人員特地從國外買來進口煙,并打算用公費報銷煙錢。毛澤東得知后堅決不同意,認為自己抽的煙就得自己付錢,絕不能算在公費里。他就這類問題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中國不缺我毛澤東一個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檢點,隨隨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長們、省長們、市長們、縣長們都可以吃了拿了。那這個國家還怎么治理呢?”
毛澤東不僅嚴格約束自己,對于那些公私不分、有便宜就占的官員也深惡痛絕。1952年2月11日,毛澤東與李家驥討論起“三反”問題時,嚴肅批評了那些對于公家的錢和物,敢拿又敢花的大小“老虎”:“對他們必須嚴格要求,嚴肅批評和處理。前幾天有人對我講,機要處有個干部私自給自己蓋房,這樣的人與劉宗敏有什么兩樣?這樣的人必須槍斃幾個,不然不足以平民憤。”
毛澤東認為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是對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的嚴重損害,必須堅決抵制,為保持清正廉潔的本色就要從“正人先正己”做起。
身為國家領袖,毛澤東家風嚴格,強調紀律從約束自己和家人做起。毛澤東對兒女嚴格要求,絕不允許子女占國家的便宜。三年困難時期,由于大饑荒,糧食緊張,毛澤東的女兒常常在學校吃不飽飯。毛澤東也只是疼惜地對她們說:“現在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我們要和全國的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共渡難關。”
除此之外,毛澤東讓毛岸英和李敏做事辦公只準提他們自己的名字,不要提及毛澤東的名字。毛澤東說:“我的榮譽不準孩子們沾,我是我,他們是他們,靠他們自己去闖。”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眾多親朋好友來信,或表示祝賀,或尋求幫助。接到這些信,毛澤東說:“我現在當大官了,如果翻臉不認人,人家就會說共產黨無情無義,何況有些人過去還幫助過我,幫助過我們黨呢。如果有求必應,那就成了國民黨的樣子了,我們共產黨如果像蔣介石他們一樣搞裙帶關系,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久而久之,就會脫離群眾,就會垮臺。”當秘書詢問如何處理這類信件時,毛澤東回答道:“我這里是‘四不’主義:不介紹、不推薦、不寫信、不說話。”毛澤東以如此堅決的態度回絕了那些企圖通過他的關系謀得一官半職的人。
在鄉親們看來,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親朋好友謀取一份好差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毛澤東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取之于民,受之于民,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徇私枉法。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