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產業化發展加速 鄉村產業成為領頭雁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8-20 17:41
近年來,隨著農業和農村改革的深入,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農業產業化呈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涌現出一大批競爭力強、影響力大、與農業聯系密切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下簡稱“龍頭企業”),成為振興農村產業和小農與現代農業有效對接的重要載體。
(一)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形成鄉村產業“新雁陣”。通過實施新型商業主體培育工程,各地加大財政、稅收、金融、土地利用等政策支持力度,龍頭企業不斷壯大。龍頭企業利用標準、品牌和資本作為“集合號碼”,聚集產業要素,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廣大農民共同發展。截至2018年底,縣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89700家,同比增長2.6%。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近18000家。國有龍頭企業1243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達到72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的農民合作社超過23萬個,同比增長12.13%。建立了龍頭企業、新企業和農民分工明確的“嚴陣”體系,形成了培育企業、壯大產業、富農的格局。
(二)構建利益聯結機制,開辟農民增收“新空間”。龍頭企業積極發揮“貼近農業、貼近農民”的內在優勢,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契約式、分紅式、股權式合作模式,形成龍頭企業帶動、新的經營主體和大量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目前,全國10個省份認定省級示范聯合體近1000個。龍頭企業和農民推廣“訂單購買+分紅”、“土地流轉+優先就業+社會保障”、“農民股份+保本收入+每股分紅”等多種效益,允許農民出售農業(產品)資金、賺取工資、收取租金、分紅、獲得財務效益,從而增加農民跨境收入和跨境利潤渠道。一些龍頭企業和農民啟動了一個試點項目,通過投資土地經營權,探索產權深度整合的新機制,發展農業產業化。
(三)引領農業綠色發展,發掘鄉村產業“新綠金”。龍頭企業堅持以質促農、以綠色促農、以品牌促農的原則。依托農村特色資源,按照“標準采摘、非標準創造、全過程標準實施”的要求,建立健全“從田間到餐桌”、“從種子到筷子”、“從樹枝到舌頭”整個產業鏈的質量控制、檢驗和跟蹤體系,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幫助農村產業加快從產品經濟和數量經濟向綠色經濟和品牌經濟轉型,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型找到“金杠桿”。截至2018年底,60%的龍頭企業成立了專門的質量檢測機構,近2/3的企業通過了ISO9000、HACCP、GAP、GMP等質量體系認證。其中一半以上被認證為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超過30,000種。
(四)深入推進產業扶貧,打造精準脫貧“新樣板”。各級農業和農村部門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對接、農業產業化扶貧專家公益性等一系列活動。湖南、甘肅、江西等省農業和農村部門出臺專項激勵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在貧困地區投資發展,支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提升帶動能力。目前,全國832個重點扶貧縣培育和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4000多家。同時,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工業扶貧,運用專項資金,典型宣傳,產銷對接,示范引導等。發展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建立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標準化原料基地和加工車間,積極對接貧困家庭,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就業機會,完善利益聯動機制和組織模式,引導小農戶和貧困家庭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分享產業增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