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經濟推動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7-26 17:26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7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發布了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這一全球創新指數基于80項指標對129個經濟體進行排名,這些指標既有研發投資、專利和商標國際申請量等傳統指標,也有移動應用開發和高科技出口等較新指標。據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繼續提升,從2018年的第十七位上升至第十四位。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無論是做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都始終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想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態勢,穩步推動世界經濟復蘇,激發創新強動能是關鍵且有效舉措。
發“福利包”,激發創新主體活力。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技術創新的“主力軍”。目前,我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創新動力足、創新活力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動能就能更強、更穩。從2萬億元減稅降費“大目標”逐步變現,到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舉措落地落實,再到打破行政壁壘、各類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良好環境日益形成,系列“福利包”為中小企業銳意創新提氣鼓勁,創造了“平均1分鐘,全國11家新企業誕生”的發展速度。乘勢而上,中國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只會有增無減,必將持續以政府權力的“減法”、社會綜合服務的“加法”,換中小企業創新的“乘法”,讓中小企業為國家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種“梧桐樹”,豐富創新人才資源。“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良好環境是招商引資的前提,也是招才引智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河南“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到海南實施“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從濟南舉辦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招才引才,到武漢舉辦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系列專場活動引智引資,全國自上而下對標“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上下猛藥、用真功,種“梧桐”、引人才,為創新堅實了人才基礎。當前,立足超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資源,以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決心誠心,中國必將在識才、愛才、用才、容才上持續發力,匯聚天下英才勇立創新潮頭,引領創新潮流,推動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提檔進位。
填“低洼區”,補齊創新矩陣結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但創新要想真正成為主動力,單靠少數核心技術或領先產業是不行的,必須形成時間和空間上相對完整的創新矩陣,即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調并進、前沿科技和其他科技同步發展、短期發展和未來引領統籌謀劃,以此形成最強勁最持久的創新合力。過去一段時間,中國提前布局前沿科技,勇闖“無人區”,取得了“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填補了航空與高鐵客運之間的旅行速度空白”等成果。但同時,中國還存在不少技術上的薄弱環節,尤其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仍需大力創新。問題是努力的方向,中國必將對準薄弱環節,加大創新力度,填平“低洼區”,補齊創新矩陣結構,讓創新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動能。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以新成績為新起點,中國必將在創新大道上堅定前行、永攀高峰,不斷強大創新動能,以創新指數提升經濟發展“含金量”,書寫決勝未來的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