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學者共探新結構經濟學 武漢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成立
編輯:admin 時間:2019-07-17 10:59
5月27日,“新結構經濟學珞珈論壇2019”在我校舉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我校黨委副書記沈壯海,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論壇由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共同舉辦,包括武漢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譚崇臺發展經濟學講座”首講、“發展視角中的中美貿易摩擦”圓桌論壇和“新結構經濟學Seminar”四個環節。
在“武漢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沈壯海致辭指出,自2011年新結構經濟學正式提出以來,國際社會已經掀起了發展經濟學研究的第三波思想浪潮,武漢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將依托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努力建設成為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的研究機構,成為引領國內發展經濟學的學術中心和高端發展智庫。他希望中心打造學術研究、政策實踐、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四位一體的科研平臺,探索中國經濟學的國際化之路。
林毅夫表示,作為新結構經濟學的倡導者,他希望能總結中國及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發展過程中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理論體系指導,不辜負這個時代給予理論工作者做出理論創新的機會。相信在北大和武大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將會為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世界性貢獻。
隨后,林毅夫與沈壯海一同為“武漢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揭牌。
在第二個環節“譚崇臺發展經濟學講座”中,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葉初升介紹了武漢大學已故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譚崇臺老先生對中國發展經濟學作出的突出貢獻,指出“譚崇臺發展經濟學講座”便是為了紀念譚老先生、繼承先生遺志。
林毅夫進行開篇演講,其題目是《新結構經濟學和新的理論見解》。林毅夫首先表達了對譚崇臺老先生的敬意,再談到新結構經濟學能夠為我們帶來的思考:新結構經濟學作為發展經濟學的第三波思潮,是對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反思。它運用現代經濟學方法(新古典的研究方法)研究經濟學,但卻超越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他還從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新的理論見解和政策結論等方面闡述新結構經濟學的思想,并表示新結構經濟學是對現有經濟學的一場革命。
在“發展視角中的中美貿易摩擦”圓桌論壇環節,林毅夫教授、宋敏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院長龔強教授、葉初升教授、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勇教授等嘉賓對當下國際經濟領域最重大的中美貿易摩擦發表了各自觀點——
林毅夫認為,美國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針對的是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的高端產業。它企圖用貿易戰的方式壓制中國發展。中國不能放棄發展,我們當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經濟發展按照改革開放的步伐穩步推進。
宋敏認為中國是維護全球化的力量,新興大國崛起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時間在我們這邊,我們要有耐心。要像毛主席說的那樣,針對帝國主義霸權,要敢于斗爭,但要斗而不破,不斗美國人是會欺負我們的。
張建華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的發展速度是不可低估的。應對貿易戰,一方面不要怕,我們有底氣應對美國的挑釁;另一方面,仍然要堅持虛心開放,廣交朋友。
龔強認為,貿易戰是一場博弈。“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美國國內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美國把所有自己內部的問題嫁禍給中國,就長期來看是不能奏效的,因為不符合比較優勢。中國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強自身優勢。從創新而言,科技創新的基礎是人才。
葉初升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談了對中美貿易摩擦的看法。中美貿易戰越來越顯現出其根源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一方面,應該以長期的眼光處置當下貿易摩擦的短期問題,“斗氣”不是理性的競爭方式;另一方面,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上。
王勇認為,世界格局處于大變局的時代。中國正經歷四個結構性轉變過程,即產業結構轉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向開放經濟轉變、地緣政治環境轉變,中國處于變革的大時代。
主持人李卓教授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發言作為總結,堅定了大家對于中國經濟的信心,加強了中美貿易爭端中國必勝的信念。
在“新結構經濟學Seminar”論文研討會環節,參會的論文作者分享了各自的論文,并做報告。點評嘉賓指出了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修改意見。
據悉,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依托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人員配置及運行方面將以中青年學術骨干及海歸學者為主,構建兩類團隊和一類群體,即學術研究團隊、政策實踐團隊和特聘學者群體。在中心運行過程中強調理論研究的創新與政策實踐相結合,其宗旨是立足中國的發展經驗,深化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運用與推廣,目標是做引領國內發展經濟學理論新思潮的學術研究基地和國家級高端智庫。
新結構經濟學自2011年由林毅夫倡導以來,立足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進行了一系列理論創新,在國際上掀起了第三波發展經濟學理論思潮。截至目前,國內已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十余所高校成立了與新結構經濟學相關的研究機構。在此背景下,武漢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標志著武漢大學與國內外頂尖高校的學術合作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