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以產業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txt
編輯:admin 時間:2024-09-19 06:29
強化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以農業為基本依托,通過產業聯動集聚促進各類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加收入。一是以農業生產為中心向前后產業鏈條延伸,將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與農業生產連接起來,形成農業“產加銷”一條龍服務。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縣委黨校副校長石毅介紹了禮縣蘋果產業發展的經驗,他認為打造農業品牌需要不斷延伸產業鏈,在鄉村建成生產經營一體、產供銷相結合、農戶+協會+基地的農產品龍頭企業,實現“辦一戶企業、富一方群眾、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良好效應。二是因地制宜確定主導產業。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養牛產業,并從實際出發不斷延展產業鏈,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以農業為基礎,同時植入文化、休閑、旅游等方面的理念和要素,形成交叉型融合模式。青島市嶗山區委黨校江曉麗介紹了嶗山區依托嶗山文化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嶗山茶,作為“優、綠、特、新”的標志產品和嶗山生態名片。
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通過改革激發農村內生動力,突破行政區劃對產業融合的限制,進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山東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劉岳認為,要克服城市與農村割裂、工業與農業脫節、城鄉非此即彼的被動局面,充分發揮好大城市、大農村并存和城鄉互補的優勢,大工業、大農業并進和工農互促的優勢,城鎮化、逆城鎮化并舉和要素共融的優勢。兼顧好“城鄉融合”和“城鄉統籌”兩個戰略導向,把整治村莊和經營村莊結合起來,把改善村容村貌與發展生產、富裕農民結合起來,實現從“經營村莊”向“經營鄉村”邁進,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以行政區品牌建設拓展鄉村產業空間。建設行政區品牌對提升農業區域品牌建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李冠霖教授立足“六個必須堅持”,提出建設行政區品牌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思路,并通過總結廣東省開平市培育建設“馬岡優品”全國首個鎮域行政區品牌的經驗作為借鑒。青島市即墨區委黨校邵曉燕結合當地實際介紹了即墨區通過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戰略,打造“采食即墨”區域公用品牌形象的做法。
以智慧化數字化推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智慧化、數字化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優化資源利用、提升農產品品質、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在傳統農業基礎之上,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新工具等,推動形成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生產模式。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倪慶東認為,農業產業現代化要結合技術經濟范式革命條件下新質生產力的生成路徑推進,并提出提升產品知識含量和產業復雜度、推進生產要素系統配置創新等建議。
綠色生態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山東省臨沂市費縣通過“四全四新”的方式打造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即全域推進新機制、全量應用新樣板、全鏈聯動新業態、全效利用新路徑。費縣縣委黨校王友介紹了費縣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原則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的經驗。
來源:紅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