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被毛澤東譽為“游擊專家”的林維先中將
編輯:admin 時間:2023-11-15 06:58
林維先1912年生于安徽省金寨縣南溪丁家埠一個貧民家庭,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幾十年間,他身經百戰,八次負傷,立下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和人民軍隊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是被毛澤東、周恩來都贊譽的“游擊專家”。
“赫赫有名的游擊專家”
1934年4月,為打破國民黨的“圍剿”,鄂豫皖省委將留在皖西北的第244團1個營、軍特務營以及第3路游擊師改編為第82師,共約千人,林維先任師長。5月初,為配合紅25軍的斗爭,林維先率第82師南下霍山,采取避實就虛、長途奔襲戰術,渡燕子河占領西界嶺,殲民團100余人,繳槍百余支。中旬,又連克張家嘴、金家鋪、楊柳灣等據點,直逼英山縣城。7月初,林維先率部北上,一夜之間連克六安城西北的徐集、江店子、南岳廟,再殲民團百余人。這種忽而返回山區內線作戰,忽而跳到外線平原游擊的戰法,始終掌握著戰場行動主動權,讓國民黨軍處處被動挨打。
1936年初,蔣介石任命衛立煌擔任大別山“剿共”總指揮。衛到任后,重新劃分了“清剿”區,到處增設碉堡。組織專門的追剿隊,強迫村民訂立“五家聯保”協議,妄圖在最短的時間內肅清大別山的紅軍。林維先認為敵人從四面八方開進大別山,部隊應分散活動,并提出抽一支部隊西出平漢路,造成大別山的紅軍追隨紅25軍西去的表象。經同意后即率領一營執行西出平漢路的任務。林維先率全營從金寨出發,穿山越嶺,遇弱敵伺機就打,遇強敵則繞道而行,大小仗打了10多次,到達湖北孝感平頭山隱蔽休息。部隊一路沖殺,使敵軍果然以為紅軍主力要撤出大別山。衛立煌急令追擊和堵截,林維先又讓一連紅軍邊打邊退,造成紅軍返回大別山的假象,誘敵中計,伏擊并俘獲敵25路軍后勤部長王國珍,又設計讓王國珍逃跑,傳去紅軍撤出大別山的“情報”,衛立煌立即命令向平漢路西追擊。這次迂回游擊,林維先不僅一路上巧妙地打了許多勝仗,還引走了大別山10多個團的敵人,使國民黨“清剿”的計劃破產,大片根據地得到恢復,紅軍進一步發展壯大,鞏固了皖西北革命根據地。1938年2月,林維先和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高敬亭到武漢中共長江局開會時,時任長江局副書記的周恩來向毛澤東等介紹高敬亭和林維先時說:“這兩位就是大別山蘇區赫赫有名的游擊專家!”
“不但是游擊專家,還是民兵專家”
1948年6月,林維先負責組建華東軍區后備兵團。他在魯中南地區親自下鄉,發動農村群眾力量,促進淮海戰役支前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深入發動群眾的基礎上,短時間內組織了8萬多青壯年農民參加人民解放軍,籌集了5萬多輛騾馬車和數百萬斤糧食。還成功地開展對9萬多名俘虜兵的思想改造和訓練任務,使之調轉槍口,加入人民解放軍的行列,壯大了我軍實力,不僅為奪取淮海戰役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援,也為后來的渡江戰役、上海戰役提供了重要力量保障。
1953年5月林維先調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在一江山島戰役中,他協助張愛萍指揮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在戰役打響前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林維先通過扎實準備,共動員了4.47萬名民工,搶修和改裝船只70余艘,支援軍用物資3400多噸,運送了大量主副食品以及足夠的戰救器材。在林維先提前做足充分準備的條件下,我軍只用了幾個小時,就全殲守敵,成功解放了一江山島。1955年春節前夕,毛澤東到浙江省視察,聽了林維先匯報民兵工作后說:“你不但是游擊專家,還是民兵專家呢!”
“為革命抬擔架、當挑夫也是光榮的”
1934年秋,因“左”傾路線影響,“肅反”擴大化,林維先受到誣陷,被撤銷了師長職務并開除黨籍,罰到苦工隊勞動改造,由師長降為挑夫。對此,很多人為林維先鳴不平。他卻說:“為革命抬擔架、當挑夫也是光榮的,也照樣能游擊敵人。”他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經受住了這一特殊的考驗。
由于林維先在當紅軍師長時的威望,他被指派擔任領導80多名隊員的苦工隊長。有一次,苦工隊奉命到霍邱產糧區打糧。全副武裝的省保安團聞訊后趕來進攻。當時,看管押苦工隊的交通隊員僅10余人,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交通隊一時慌亂,不知如何應對。林維先見軍情緊迫,不顧自己是苦工隊員的身份,毅然挺身而出,請示交通隊派人快速向紅218團報告,同時布置戰斗人員在正面高地隱蔽設伏。當敵人大搖大擺進入有效射程時,交通隊按林維先的布置,十幾支槍突然一起開火,吸引敵人火力。林維先率苦工隊員從兩翼包抄,突然旋風般沖入敵陣,手持扁擔左劈右砍,敵陣頓時大亂。這時紅218團主力接報趕到,里應外合,將敵軍“包了餃子”。戰斗勝利結束后,苦工隊全體得以平反,改編為紅218團第3營。
“不能有半點馬虎,不能說假話”
為把好祖國東南沿海前哨大門,從1956年開始,浙江省軍區在沿海地區和海防島嶼展開大規模的國防施工。林維先經常深入施工現場,實地檢查坑道施工是否符合戰備要求。1958年夏天,一些施工部隊為了趕進度,也學一些地方要放施工“衛星”。林維先發現后,及時召集各施工部隊開會制止,特別強調:“打仗是要死人的,挖坑道就是為了戰備需要,不能有半點馬虎,不能說假話,不能單純追求進度。”林維先對工作的較真和負責,確保了施工質量,也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
1981年5月,林維先聽說安徽六安縣新安集有一名叫陳志和的老裁縫,因1934年紅25軍從皖西向鄂東轉移時負傷留下來,隨后回新安集找黨組織,到家后被逮捕坐了一年多的監牢,沒有審出任何問題,后被釋放。“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根據陳志和沒有享受紅軍待遇就懷疑他是“叛徒”,陳志和非常生氣,但因無人證明,也沒辦法。林維先在問清此人的年齡、身材、特征等詳細情況后,認為他可能就是當時紅82師三營營長。就把此事告知曾經在這個營當過通訊員的現任某軍區副政委的陳祥。不久,林維先和陳祥兩人專程去新安集看望陳志和。經過介紹和回憶,他們確認老裁縫就是當年紅82師三營的營長。陳志和如釋重負、萬分激動,稱他們為老首長。林維先說:“不要稱我們是首長,要稱首長,當年你是營長,我還是戰士。”在林維先的關心下,陳志和被確認為“退伍紅軍”,從而洗清了無法查清的歷史沉冤,并對他落實了有關待遇。
來源:學習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