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淮海戰役勝利的基石
編輯:admin 時間:2023-08-25 06:48
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為圍殲國民黨軍第7兵團,在徐州以東地區對國民黨軍第2、第13兵團實施了歷時11天的阻擊作戰,史稱徐東阻擊戰。這場史詩級的阻擊戰是人民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防御戰,奠定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乃至整場戰役勝利的基礎,在解放戰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彩篇章。
戰役關鍵,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的主要作戰目標是黃百韜任司令官的國民黨軍第7兵團。戰役發起后,華東野戰軍于1948年11月11日將黃百韜兵團4個軍包圍、壓縮在徐州以東以碾莊圩為中心的縱橫10余公里的地區內。該地區原由國民黨軍李彌第13兵團駐防,修筑有較為完善的防御體系,而且距徐州只有50公里,國民黨軍摩托化部隊不到一天即可抵達。即使兵力不能會合,只要突破兩地中間點大許家一線,國民黨軍裝備的155毫米重炮,就能夠給予碾莊守軍直接的火力支援。當發現黃百韜兵團被圍后,蔣介石一方面命令黃百韜加修工事固守待援,并致信稱“徐淮會戰實為我革命成敗、國家存亡最大之關鍵”;一方面急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指揮邱清泉第2兵團和李彌第13兵團主力傾全力東援。毛澤東指出,華東野戰軍的首要任務是阻止邱清泉、李彌兵團東援,徹底殲滅黃百韜兵團。他認為“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因此,能否阻擋住徐州國民黨軍東援之敵,就成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戰局能否順利發展、能否全殲黃百韜兵團的關鍵問題。
從整個徐東戰場環境來看,除了有幾座標高一兩百米的小山頭外,其余地區都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不僅如此,由于地幅狹窄,防御正面寬度將近30公里,縱深卻只有10余公里,如此單薄的防線要阻擊裝備精良、補給便利的國民黨軍東援兵團10余萬人的全力進攻,我軍面臨的困難極其艱巨。為保障圍殲黃百韜兵團的作戰,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精神,華東野戰軍決定以3個縱隊在徐東地區正面阻擊,以5個縱隊從徐州東南側擊。各參戰部隊在“多一分鐘準備,就多一份勝利”的口號鼓舞下,不顧行軍疲勞,占領陣地就立即動手構筑防御工事。各縱隊以村落或制高點為依托,構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支撐點,并用交通壕相連,形成既相互獨立,又能相互支援的防御陣地。在敵坦克便于通行的地方構筑防坦克壕,布設地雷和障礙物。國民黨軍猛攻之后才驚覺,開闊平坦的大地上已然豎起一道無法逾越的銅墻鐵壁。
不拘戰法,固守與側擊相結合反復爭奪
黃百韜兵團主力在碾莊圩地區被圍后,國民黨軍第2、第13兩兵團集中5個軍12個師約16萬人的兵力,在20余架飛機、百余輛坦克和百余門大炮掩護下,自11月12日開始,沿隴海鐵路及其兩側,向碾莊圩方向發起猛烈進攻。華東野戰軍以攻勢防御為指導思想,采用正面阻擊、側翼出擊的戰法,把頑強固守和積極反擊相結合,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擔任正面阻援的第7、第10和第11縱隊于徐州之東侯集至大許家之間,依托山頭、村落,沿鐵路兩側構筑了多道防御陣地進行阻擊。同時,蘇北兵團指揮第2、第12、魯中南縱隊、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及江淮軍區兩個旅,在徐州東南一帶攻擊敵之側背。在華東野戰軍的頑強阻擊下,國民黨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價。每個山頭、每個村莊、每個房屋甚至逐屋、逐堡都要進行反復爭奪,戰況空前激烈。
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第94、第96團防守的鼓山和山王陣地失守后,該縱隊組織力量于次日發起反擊,將陣地奪回。第3天國民黨軍發起夜襲,雙方展開白刃格斗,最終因彈盡人寡,陣地再次得而復失。第11縱隊提出:“絕不能讓敵人逞兇狂!絕不能使整個戰役受影響!”當日再次組織預備隊,在友鄰部隊協同下于黃昏發起反擊,戰至第4天凌晨,鼓山和山王陣地再次失而復得。蘇北兵團在側翼出擊打援途中,與企圖由徐州東南之潘塘迂回救援碾莊的國民黨軍第74軍發生遭遇戰,激戰竟日,擊退該軍,減輕了正面阻敵的壓力。最終,至11月22日黃百韜兵團被殲時,國民黨軍徐州東援兵團以死傷1萬多人、損失坦克34輛、消耗炮彈12萬發的代價只前進了10多公里,止步于大許家一線,對碾莊始終可望而不可及。蔣介石在戰后痛心疾首,大罵其援軍的同時亦承認此次東援作戰“共消耗各種炮彈12萬余發,而每日進展不及1公里”,“如此消耗浪費,不計成效,亦我革命軍人之奇恥大辱。”
視死如歸,堅決與敵人寸土必爭
阻擊作戰是以兵力、火力阻止或遲滯敵人前進的作戰,通常傷亡巨大、戰斗慘烈,更需要參戰官兵具有高度的犧牲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恰如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成鈞所言:“作風好的部隊,擺在平地,平地就是一座高山”。正是廣大指戰員英勇無畏、敢打必勝的作風,才使得徐東阻擊戰中的每一道陣地都變成了敵人不可逾越的高山。
在寺山口陣地正面堅守的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第84團2營,于11月12日一天中連續10余次打退敵人整連、整營、整團的攻擊。13日,第83團陣地遭受敵機、重炮的輪番轟炸,幾度出現險情,戰士們在“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的口號激勵下,數次打退敵重兵進攻。16日,堅守太平莊陣地的第85團兩個營的官兵,抱著“寧死不讓敵人前進一步”的決心,打退一批又一批敵人,陣地巋然不動。阻擊部隊官兵以血戰到底的行動實踐了“只要還有一個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不能丟了陣地!”的錚錚誓言。在鄧家樓戰斗中,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第31旅第92團一個營,在石質堅硬的山地與敵激戰一天,頂住了數倍于我之敵連續多次的進攻。第7縱隊第62團8連在劉蘆家戰斗中,血戰兩晝夜,打垮敵人6次沖鋒,僅剩下18名戰士,依舊相互鼓勵、自動組織在一起,頑強阻擊、殺傷敵人。徐東阻擊戰的勝利,充分彰顯了人民軍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為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
來源:學習時報